世代不断转变,公司要与时并进,团队必须要保持年轻活力。新地透过不同渠道聘请年轻人,并提供全面及配合岗位的培训,拓阔年轻同事的视野,协助他们开展事业。今期《新地动态》便让大家认识这股新时代力量。
管理培训生 ─ 李卓婷 (非地产业务组合部)
我在大学修读会计及金融,原以为毕业后会在银行从事会计工作,向会计专业发展。加入新地的管理培训生计划后,却让我看到事业发展的另一个可能性,因为工作时让我可以接触数据、电讯、零售和交通等不同行业,大大扩阔眼界。此外,我更有机会跟随公司管理层工作,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如何处事和做决定,真是获益良多。

管理培训生 ─ 余铠廷 (公司策划及策略投资部)
我在2015年中加入成为管理培训生,计划最大的特色是让我们可以到不同部门实习,训练我们以较宏观的视野,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促进公司整体发展。我亦得以亲身经历如卖楼这类「大场面」,真是眼界大开。感谢公司给予机会之余,我认为自己可以发挥年轻人好奇心强的优势,因为工作上我需要进行大量研究,保持求知若渴的心态,对分析工作很有帮助。

见习测量师 ─ 康思齐 (工业楼宇租务部)
我一直希望在具规模的地产商工作,因为挑战和机遇较多,同时也学习到最优秀的行业标准。从「象牙塔」中纸上谈兵的Surveying学生到Graduate Surveyor,过程有趣而且充满挑战,得到上司和同事的教导,还容让我在摸索时犯错,从错误中学习,令我在入职后短短几个月里快速成长,感到每一天都是新鲜的。

见习结构工程师 ─ 徐闻达(则楼部)
我在去年加入「见习结构工程师」,这一行普遍集中在设计工作上,但公司却让我有机会跟进整个项目,令我可以更全面掌握工作。从事结构工程,实战经验很重要,上司的言传身教令我十分受用,而同事亦成为我应付专业资格公开试的「补习老师」,经常与我分享考试经验呢!

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招募计划 ─ 李俊贤(工程监察部)
我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修读土木工程时,已到公司实习,毕业后获转为全职。工作以后,我才发现自己对书本以外的知识很缺乏,偏偏工作要求会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而改变,书本所教的并不完全通用。幸好有一班经验丰富的前辈作为导师,对我们的帮助真是很大。工作实战加上师傅的分享,令我可以在正式投入工作前有更好的准备。

新地「青训」知多一点
一支球队和一间公司一样,都需要有良好的系统培训年轻人。新地设立了多个「青训」计划,招揽并培育在不同起跑线的年轻人成材。
管理培训生计划 ─ 公司分别在中港两地招揽管理培训生,为他们提供为期三年的完备培训和跨部门实习机会,安排资深同事作导师,让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。
见习结构工程师/测量师 ─ 公司为结构工程师和测量师毕业生提供培训课程,并安排资深同事担任顾问,作日常工作教导。公司更会协助他们应考公开试考取专业资格。
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招募计划 ─ 集团、康业和不同附属公司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合作,招揽高级文凭准毕业生到公司实习。表现良好者更可获聘用,并提供作进一步培训。
相关文章:「跨世代」工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