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站使用的Cookie来确保您获得我们网站上的最佳体验。浏览更多
Skip to main content
创‧新地

全港首创!崭新装嵌技术 四日「变出」元朗站天桥

26.11.2021


近年,建筑部团队积极引入新技术,提升施工安全、质量和效率,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。兴建中的元朗The YOHO Hub继今年八月,通过崭新的"转体式"桥梁装嵌施工技术,仅用四天便令连接港铁屯马线元朗站的人行天桥横空出现,而新地亦成为香港首个引入此技术的发展商;建筑部近月再度挑战难度,以同样方式"变"出更大型的行车兼行人天桥。 《新地动态》趁此机会邀请了建筑部,跟同事讲解这创新的施工方法。

小记:"转体式"桥梁装嵌施工法是怎样操作?

答:先在地盘内搭建好转盘及转动系统,连接已搭建的完整桥梁本体结构,然后在短时间内将它平面180度转动至预定位置,跟对面的接收临时钢结构以垂直钢缆连接后,再缓缓地降下桥梁本体直至稳固在预先安装到位的永久支座上。原理就像一把放大了的菜巿场天秤,分别只是这"天秤"一边是桥梁本体结构,另一边则是重达1,200多公吨的钢胚而已。

小记:听来原理很简单……

答:永远看似简单的事,都需要大量准备工作。为此我们集合了超过300位经验丰富的同事、专家顾问及分判代表制订整个施工细节,并特别向海外的桥梁专家、起重及机械独立顾问咨询意见;另外团队也运用BIM制作动画,向政府部门和铁路公司讲解整个设计、安全措施及施工过程等。其实转体式装嵌成本比传统安装昂贵2.5倍,但因为好处多,例如使整个工期节省近六成时间,将对区内交通和附近居民的影响大大降低,故此新地仍愿意投资在此项新技术上。

小记:施工过程遇到什么困难?团队又如何克服?

答:最大的困难是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!首先为避免影响交通,我们每次须向轻铁申请隔电,施工时间只有凌晨约两个小时,待取得轻铁特别许可后方可工作,可谓分秒必争。另外从短片中你也可以见到,施工地点夹在屯马线元朗站、公共运输交汇处、轻铁元朗总站和新元朗中心基座之间,贴近屯马线高架路轨及于轻铁路轨领空,空间非常有限,大大增加施工难度。所以在前期设计阶段,我们已开始利用建筑资讯模拟(BIM),预先模拟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,令施工时更加安全快捷。

小记:施工位置就在铁路之上,安全要求会否更高?

答:一定会!为确保安全,连接桥身和转盘的钢缆额外预留多一倍的安全运作负重能力(SWL, Safe Working Load),而且实际操作时最多只会使用至设计八成SWL。另外整个转动系统设计,理论上足以抵挡高达10号风球的风力。十月我们预算转桥时,就接连遇上"狮子山"和"圆规"两个八号风球,最后当然是在无惊无险下通过考验啦!

小记:这项新技术是公司首创吗?

答:其实在外国和内地也有采用过类似的技术,新地应是香港首家采用"转体式"桥梁装嵌技术的发展商。事实上这次施工,得到了内地和海外工程界关注和肯定,我们更因此接获购买相关技术及设备的查询呢!

YL
YL
Y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