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GO積木有著特珠的吸引力,既是跨代兒童恩物,同時亦吸引很多大朋友投入這「方塊世界」,公司傳訊部的黃展瑋(Edward)也是粉絲之一。長輩常告誡我們「玩物喪志」,但這小小的積木,反而為Edward帶來很多有趣的經驗和體悟。
砌出交友橋樑
相信不少人也有類似經驗:買了一盒小積木,或因為厭倦依著說明書來砌,或因為丟失了配件而再砌不了本來的模樣,於是天馬行空砌出其他造型,漸漸培養出一點創意。小時候的Edward被這創意無限的積木所吸引,長大後更發現它是一道交朋友的橋樑:「透過LEGO積木,我認識了很多朋友,大家互相分享作品,激發靈感,而且更有機會與高手一起創作,並到大學舉辦作品展覽。回想起來,積木帶來的樂趣實在遠超我兒時的想像!」
用積木關懷社區
Edward是在社交媒體長大的一代,當身邊朋友上載美食和玩物「呃like」時,他卻上載用積木人偶拍成的小故事。「我很喜歡將一些值得探討的人和事以積木重現,例如早年我拍了一個名為《屋邨瘋漢》的故事,探討獨居長者的需要和虐畜問題,結果我把作品上載到社交平台後,引來不少網友討論和關注。這讓我認識到,積木不只是一件玩物,更是一件很好的說故事工具。」
Edward回想早年加入「人仔倉」積木同好會,被一班前輩的熱誠所感染,不僅讓他迷上這玩意,還令他決心要推廣積木文化。後來他更擔任了同好會的幹事,招聚了一班大小朋友,分享箇中樂趣。他們更利用這小小的積木做善事,舉辦一些社區活動,讓基層小孩也可以分享這份快樂。
團隊精神完成大製作
除了自行創作外,Edward亦與其他積木愛好者設計大型模型,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,是創作啟德機場和皇都戲院兩個「集體回憶」。為求神似,他們事前進行詳細的資料搜集,更找來建築物的平面設計圖:「雖然這兩座模型由兩位大師級玩家設計,我只是按他們的構思協助完成,但正如工友也會為有份參與興建地標建築而自豪一樣,我有份將積木一塊一塊砌上去,見證著從零碎的部件變成一個形神俱似的模型,那份滿足感實在難以言喻。」
限制 vs. 創意
不少人認為,社會有很多客觀條件限制了創意,Edward卻另有一番見解。他以最近參加的一個積木比賽為例,大會要求參加者將兩盒積木再組合設計,砌出一件新作品,因為配件不一定適合自己的構思,所以難度不小。「其實這跟工作一樣,總不能有無限資源滿足我們創意,能夠在有限的資源下完成一件好作品,才算是真正的創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