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代不斷轉變,公司要與時並進,團隊必須要保持年輕活力。新地透過不同渠道聘請年輕人,並提供全面及配合崗位的培訓,拓闊年輕同事的視野,協助他們開展事業。今期《新地動態》便讓大家認識這股新時代力量。
管理培訓生 ─ 李卓婷 (非地產業務組合部)
我在大學修讀會計及金融,原以為畢業後會在銀行從事會計工作,向會計專業發展。加入新地的管理培訓生計劃後,卻讓我看到事業發展的另一個可能性,因為工作時讓我可以接觸數據、電訊、零售和交通等不同行業,大大擴闊眼界。此外,我更有機會跟隨公司管理層工作,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處事和做決定,真是獲益良多。

管理培訓生 ─ 余鎧廷 (公司策劃及策略投資部)
我在2015年中加入成為管理培訓生,計劃最大的特色是讓我們可以到不同部門實習,訓練我們以較宏觀的視野,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促進公司整體發展。我亦得以親身經歷如賣樓這類「大場面」,真是眼界大開。感謝公司給予機會之餘,我認為自己可以發揮年輕人好奇心強的優勢,因為工作上我需要進行大量研究,保持求知若渴的心態,對分析工作很有幫助。

見習測量師 ─ 康思齊 (工業樓宇租務部)
我一直希望在具規模的地產商工作,因為挑戰和機遇較多,同時也學習到最優秀的行業標準。從「象牙塔」中紙上談兵的Surveying學生到Graduate Surveyor,過程有趣而且充滿挑戰,得到上司和同事的教導,還容讓我在摸索時犯錯,從錯誤中學習,令我在入職後短短幾個月裡快速成長,感到每一天都是新鮮的。

見習結構工程師 ─ 徐聞達(則樓部)
我在去年加入「見習結構工程師」,這一行普遍集中在設計工作上,但公司卻讓我有機會跟進整個項目,令我可以更全面掌握工作。從事結構工程,實戰經驗很重要,上司的言傳身教令我十分受用,而同事亦成為我應付專業資格公開試的「補習老師」,經常與我分享考試經驗呢!

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招募計劃 ─ 李俊賢(工程監察部)
我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修讀土木工程時,已到公司實習,畢業後獲轉為全職。工作以後,我才發現自己對書本以外的知識很缺乏,偏偏工作要求會根據每個項目的實際情況而改變,書本所教的並不完全通用。幸好有一班經驗豐富的前輩作為導師,對我們的幫助真是很大。工作實戰加上師傅的分享,令我可以在正式投入工作前有更好的準備。

新地「青訓」知多一點
一支球隊和一間公司一樣,都需要有良好的系統培訓年輕人。新地設立了多個「青訓」計劃,招攬並培育在不同起跑線的年輕人成材。
管理培訓生計劃 ─ 公司分別在中港兩地招攬管理培訓生,為他們提供為期三年的完備培訓和跨部門實習機會,安排資深同事作導師,讓他們不斷進步和成長。
見習結構工程師/測量師 ─ 公司為結構工程師和測量師畢業生提供培訓課程,並安排資深同事擔任顧問,作日常工作教導。公司更會協助他們應考公開試考取專業資格。
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招募計劃 ─ 集團、康業和不同附屬公司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合作,招攬高級文憑準畢業生到公司實習。表現良好者更可獲聘用,並提供作進一步培訓。
相關文章:「跨世代」工作間